ps:月末了,预求下个月的保底月票。

刘陵讲完了东冶见闻,默默的闭上了嘴巴,垂着眼睛,静静的等待着。

刘安的脸有点黑,眼中的责备多过喜悦,甚至多了几分愤怒。他看着刘陵费了不少心思绘成的图谱,白晳修长的手指敲击着案面,宛如战马奔驰。刘陵听着听着,突然想起征贰说过的故事,想象起梁啸等人纵马奔驰,卫青从烟尘中伸出手,将征贰拦腰抱起时的情景,不由得痴了。

会不会有一天,梁啸也会骑着马奔驰而来,将我拦腰抱起?

“嗯咳!”刘安见刘陵脸色不对,不悦的咳嗽了一声。坐在一旁的刘迁偷偷的笑了,见刘安威严的目光扫过去,又连忙收住笑容,扮作严肃的样子。

“陵儿,徙封恐怕不太可能。且不说天子能不能答应,我经营淮南这么多年,岂能说放弃就放弃。再者,就算我愿意吃那样的苦,那些门客愿意吗?好容易聚集了三千门客,难道就这样一朝散尽?”

刘陵沉吟了片刻。“父王所言甚是。不过,事无预不立。父王做的是大事,岂能有进无退?女儿不孝,愿为父王营海外之窟。将来事成,则为女儿的封地,万一不讳,也不失为一避身之所。”

刘安还在犹豫,刘迁却是眼睛一亮,略作沉吟,抢过话头。“父王,儿臣也觉得妹妹所言有理。难得妹妹有这般孝心,父王不如就成全了她。多一个准备总是好的。”

“你懂什么?!”刘安厉声喝道:“你妹妹若去经营海外,谁来负责长安的事,你吗?”

刘迁被训得面红耳赤。一时不该说什么才好。刘陵歪了歪嘴,又道:“父亲,经营海外,也不需要太多时间,长安的事。我暂时还是顾得上的。兄长麾下人才也不少,花点心思,挑几个能够接替我的,等时机成熟,我再从长安抽身也不迟。”

刘迁如释重负,连忙附和。“是啊。是啊,妹妹说得有理,也不急在一时嘛。”

刘安看看这一对儿女,不由得叹了一口气。“可惜,你偏偏是个女儿家。若是个男儿。那该多好。”

……

严助在东瓯的差事办得很顺利。闽越兵退,东瓯得以保全,东瓯王自然是欢喜不禁,对严助一行也是极尽恭敬之能事。不仅严助的行囊又增加了一倍,就连梁啸等人也分到了一点油水。当然,和严助的比起来,那就不值一提了。

俗话说得好,吃人的嘴软。拿人的手短,东瓯王给严助提出了一个难题:内附。

所谓内附,就是去王号。内属汉地。不做王了,我要做大汉的子民。估计东瓯王也是被闽越欺负得惨了,是王国的时候,只能请朝廷调停,如果内附,以后大汉就有保护之责。闽越就不能再欺负他了。

东瓯王很有诚意,不仅主动要求去王号。还要求将人民内迁,不和闽越接壤了。我要搬到内地去,和闽越离得远远的。

这当然是大功一件,可是这件事同样超出了严助的权力范围,他必须向朝廷汇报。内附好说,内迁就涉及到一个问题:东瓯几十万人迁到哪儿去,各种开支又由谁来负责?

严助不敢独断,写成奏章,向天子请示。

东冶到长安可不近,一来一去至少要半个月。归心似箭的郎官们见严助迟迟没有动身的意思,私下里不免有些议论。他们都是贴身保护严助的人,大多知道东瓯王要内迁的事,很自然的就谈到了这个问题。

这天晚上,几个人围着火炉,喝着酒,闲聊起来。郎官们大多是北方人,很不适应这种湿冷天气,将所有的冬衣都穿在身上,烤着火,还冻得瑟瑟发抖,只能靠喝酒来取暖。

“阿啸,你说说看,如果内迁,会迁到什么地方?”李椒拱了拱梁啸的肩膀,大大咧咧的说道。

梁啸拒绝了。“这是朝廷的事,自有天子和大臣们商议,我们怎么能随便议论?”

“为什么不能议论?”李椒说道:“身为郎官,一旦外放,至少是个县令、县尉,岂能不通政事?侍卫天子也好,护送使者出行也好,都是为了增长见闻,为将来做官做准备。唉,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?”

郎官们一边咒骂着这见鬼的天气,一边七嘴八舌的附和着李椒,毫不惭愧的以天下为己任。梁啸被他们的激情感染了,却还是笑道:“你们啊,还是算了吧,心思是好的,可是你们读过几天书?骑马射箭,与人厮杀,你们在行,可真要治理政务,还得是严大人那样的读书人。”

“嘿,你这小子,怎么胳膊往外拐?”

“实事求是啊。别的不说,让你们看一县的名册,计算钱粮,你们有这耐心吗?”

郎官们笑了起来,一个郎官不屑的挥挥手。“那种事,交给读书人做就行了,哪有亲力亲为的。无为而治,你知道什么叫无为而治吗?就是我们只管喝酒,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办。你们说,对不对?”

梁啸没有再说。跟这帮粗人讲不出道理来。汉初实行无为而治,至今已经近七十年,不得不说,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深蒂固。他们哪里看得出,无为而治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了。

见梁啸沉默,郎官们更加得意,你一言,我一语的说得开心。在他们心里,梁啸再聪明,毕竟还是刚刚入职不到半年的小弟弟,和他们比起来,阅历还差得太多。他们说得正开心,严助走了进来,摆了摆手。

郎官们立刻闭上了嘴巴,互相使了个眼色,然后不紧不慢的站了起来。

梁啸也站了起来。

严助走到他们中间,找了个靠火的地方坐下,伸出双手去烤火,慢吞吞的说道:“坐吧。”

郎官们不情不愿的坐下了。有严助在场,他们再也不像刚才那样轻松,一个个像是锯了嘴的葫芦似的,一声不吭,脸上连一点笑纹儿都没有。严助也不理他们,漫不经心地说道:“梁啸,你虽然读书不多,却颇有见地。对东瓯内迁这件事,你是如何看的?”

梁啸沉默片刻,推辞道:“大人,这恐怕不合适吧?”

严助摆摆手。“无妨,是我问你的,出了事,自有我担着。”

梁啸笑笑。他不清楚严助在打什么主意,但是既然他说了这句话,那他就可以放心说了。就算严助想给他挖坑,还有卫青、秦歌替他洗白呢。

他沉吟了片刻,未答反问:“不知大人以为,朝廷会将东瓯君臣迁到何处?”

严助盯着火,眼中闪着晦涩不明的光。“你觉得呢?”

“若不意外,应该是两淮左右,也有可能是江都国附近。”

严助眼神微缩,不置可否。“这样妥不妥?”

“不妥。”梁啸毫不犹豫的说道。严助有些意外,瞟了他一眼,又收回目光,嘴角挑了挑。“为什么?”

“有两个地方不妥。”梁啸取过一只干净的酒杯,倒了一点酒,将酒杯洗了一下,倒掉,又倒了大半杯酒,递到严助手中。严助犹豫了片刻,接在手中,呷了一口,满意的点点头。

梁啸这才说道:“第一点不妥,闽越多次出兵,甚至不惜骚扰会稽,为的就是吞并东瓯。为了阻止他们,陛下才命大人持节出征。大人运筹帷幄之中,将士效命疆场之上,才算击退闽越。现在却将东瓯内迁,无异于将东瓯之地拱手相让。大人,你的功劳在哪里?”

严助一动不动,手中的酒杯却晃了一下,几滴酒从杯子里溅出来,落入火中,嗤嗤作响。

“再者,江都也好,淮南也罢,兼并成风,无数百姓已经濒临破产。东瓯几十万人迁过去,哪来的土地分给他们?若连土地问题都解决不了,又怎么能保证他们安居乐业?”

严助的鼻子吸了吸,吸了一口气,又慢慢的吐了出来。

“那依你之见,又当如何?”

梁啸再次露出苦笑之色。严助见了,笑道:“无妨,只是闲聊而已,出于你口,入于我耳,没人会外传。你们也记住了啊,听听就算了,千万不要外传,以免给梁啸带来不便。”

郎官们互相看看,李椒接连给梁啸使眼色,让他不要再说了。梁啸却无动于衷。在去东冶的路上,他听刘陵讲了不少事,特别是关于东南一带的。再加上他对历史的了解,在这一类问题上,他有着比严助更深远的见解。他原本是打算回去之后,找个机会对天子说的,现在严助主动要听,他岂能放过机会。

再说了,他也想看看严助究竟有何用意。

“既然大人一番盛情,我就说了,如果说错了,还请大人指教。”梁啸客气了两句,又给严助添了一些酒。“与其让东瓯内迁,不如移民镇边。将江淮地区的失地百姓迁到东瓯、会稽,鼓励他们开发荒地。”

“移民镇边?”严助愣住了,直勾勾的看着梁啸,眼眯微缩,充满了疑惑和惊讶。“你……怎么会想到这个计划,是哪位高人指点过你?”

梁啸笑了。“大人也觉得这是可行之策吗?”

严助发觉自己失态,连忙收回目光,掩饰的笑了两声。“此策的确可行,不过……时机未到。梁啸,你有见识,只是还欠些阅历,再过几年,你就会明白了。”

梁啸不卑不亢,微微欠身。“多谢大人指点。”

-

-(未完待续)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play
next
close
X
关闭
手机客户端
APP下载